小校教育翻轉在地
高雄學堂
   
最新消息
 
●南台灣創客教育博覽會將於105年11月19日(六)~11月20日(日)於高雄中正技擊館舉辦。

博覽會時間:105年11月19-20日
博覽會時間:中正技擊館二樓東西館及八卦中庭
南台灣創客教育博覽會徵件計畫

參展單位

主題名稱

作品特色

中山國中

LIFE M@KER

本校所成立示範中心學校,將結合本市教育局創造力學習中心共同規劃推廣自造教育,結合設計與製作、傳統工藝、電腦繪圖、數位自造等各項教育推廣活動,積極打造自造者教育示範基地,預計完成促進校園MAKER空間營造、培育MAKER師資高手、多元MAKER競賽、MAKER教育大學產業跨域合作等四項目標。
整體課程將以設計為核心,由平面到立體逐步建構課程,並將生活中的事物融入課程規劃,使未來發展之課程貼近生活化,實踐本校示範中心LIFE MAKER之終極目標。
【整體課程目標】1.陶冶學生設計思考的能力。2.培養學生生活觀察的能力。3.提升學生問題解決的能力。4.以科技模式建置優質教學環境。5.實踐藝術融入生活的學習方式。

阿蓮國中

紙箱劇場-跨領域創意偶戲

本校結合藝文、生活科技、音樂、美術、資訊等科目之創新課程,學生需學習「劇本編寫、角色安排、燈光製作、舞台設計、音效剪輯、文宣設計、影片後製」等跨領域能力。

勝利國小

勝利自造
pa pa go !

勝利國小區域基地開發以3D列印、雷切機為工具,讓學生可以依照自己的想法設計外型,並將數位控制的相關零件進行組裝,達到便宜並普及化的推廣。

文山國小

東光國小

小創意大發明

人類因夢想而偉大,未來夢想的鑰匙則是發明、改革、科技和創造力。
東光國小自2005年來不斷推動創意發明教育,培育出數百個富有創意的小小發明家,產出的作品更在國內外大大小小發明展中獲得肯定,甚至成立一間全國小學唯一的創意發明館,培訓小小解說員,供大家學習與觀摩。
本次展覽,將展出東光學子優秀的創意發明作品,讓大家透過實地觀察與操作,貼近創意發明,明白「發明並不難,不過是來自一時的巧思與創意」的道理,希望透過這樣的展示,啟發更多人創意的思維,用獨特的點子來解決更多問題,改善人類的生活。

三民高中

神跡廟算-
宗教人著迷

美國創客運動推廣者蓋文.特利(Gever Tulley)
「告訴我,我會忘記;給我看,我會記得;讓我做,我會了解。」
三民高中位居金獅湖旁,如何運用社區資源與當地產業,結合產、官、學界資源,共同推動創客教育,為目前本校校本課程的的既定目標之一。希望將過去單向「想」的學習模式,欠缺「實作」的學校課程,連結了「想」與「做」的過程,訓練學生找到答案並解決問題,進而誘發學生新的創意與發想。
比鄰而居的保安宮是我們設計神明公仔文創的起點,藉由宗教與人生的議題,設計跨領域合作的課程,鼓勵學生整合學科知識與實作能力,並培養學生創造、獨立思考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利用Arduino、3D列印設計等課程,結合歷史、地理、資訊、數學、自然及美學概念,學生透過實際動手做,玩樂中學習技能。

瑞祥中學

RSSH-Maker-瑞祥高中Maker

瑞祥高中國三Maker社學生在社團課中學習科技教育,學習工程設計、機電整合、程式設計、能源動力、科學魔法車、機器人、Arduino、設計飛行器及水陸交通工具、魚菜共生系統等STEAM課程,學習[學習,實作,分享]Maker精神。

大榮中學

大榮領航-科技創客家

多重障礙肢體動作轉語音輔具系統:
密碼女孩的報導大家都知道,莊o華小姐她的故事,那年因住家樓下失火,她在醫院昏迷了三個多月。清醒過來,發現全身癱瘓,雙眼失明,嘴巴發不出聲音,只剩下聽覺,成為她與外界溝通的唯一管道。看完了她的生活的過程,她用自己的故事鼓勵大家,她一直在學習很多人生功課這一點,本身就是一件激勵人心的事情,莊o華用樂觀積極的態度成為更多人的祝福。
因此聽覺是她與外界溝通的唯一管道,因此她非常努力的學習跟家人、朋友溝通,用她還能動的頭部透過專門的密碼表和電腦來表達她的想法。輔助設計主要是幫助溝通方面有障礙的人士,眼睛、耳朵、口說障礙,造成生活與溝通學習之不便,而肢體障礙行動或行動不便,能透過外界的輔具協助,如果是多重障礙者,我們很難想像,她如何與家人溝通,因此透過計畫之研究,我們希望能研發一套屬於多重障礙者之輔具。

高雄高工

藝想不到全方位園藝照顧系統

本作品榮獲第 56 屆高雄市中小學科學展覽獲工程學科(一) 第二名、最佳鄉土教材獎。
一、研究動機:
有些人的興趣是種植花卉盆栽,不過當有事情要外出時,植物缺乏照顧肯定是個頭痛的問題。因此我們想透過光敏電阻、土壤濕度感應器以及溫度感應器來感測環境的變化,進一步做出相對應的照顧。
二、研究目的:
1、判斷光照度,陽光過強時起動步進馬達捲動捲簾,反之則收回。
2、判斷溫度過高時則啟動風扇,反之則關閉。
3、判斷土壤濕度過乾時則啟動抽水馬達,反之則關閉。

立志中學

驚險棒棒尬創意 ~ 4D投影DIY趣

【驚險棒棒】
帶著一顆強硬的心臟及確保生命存活,一起來體驗電流急急棒闖關遊戲。
【4D投影DIY】
利用光在鏡面的多重反射,將底部的物體影像,聚焦在上蓋之上。神奇地模擬出海市蜃樓的幻景。讓大家看得到,卻摸不到它。
運用鏡像反射原理,以一面平坦的玻璃,透過特定光源的開與關,使物體可以出現或消失,或是變形成其他物體。造成鬼魂出現的效果。
經常應用在電影或樂園裡,用以設計鬼屋中的幻影。或於舞臺上結合魔術表演,以產生幻覺。如迪斯尼主題公園內的鬼屋。
日本人利用此原理,設計變成iPhone的3D影像,並進一步發展出「裸眼3D」,變成遊戲機的影像。

中華藝校

中山工商

 

灣內國小(小校教育翻轉在地
-仁武區)

灣內木工坊-木藝●創客夢

仁武區為新興的都會市鎮,外移人口逐年增加,各項建設蓬勃發展,尤以『仁武傢俱街』成為全台著名的傢俱販售場域。其生活經驗頻繁接觸了社區的傢俱產業,為深耕在地文化,發展校園特色課程,結合創客與融合地方產業精神,學校成立「匠心獨作木工坊」,帶領孩子們玩木頭、體驗木工技藝。木工教學不是為作品而教製作的技巧,是經由工具正確操作和重視安全的教學,培養嚴謹的工作態度。從媒材處理的程序和效率的要求,培養思考的周密性。唯有嚴謹、紥實的基本技法,才能呈現自己的構想,進而滿足表現的喜悅並建立自信,增強藝術學習的長遠興趣和信心。期能走出校園文化封閉的窠臼,提升美學素養,開展學生遼闊視野與專注的學習態度。

六龜國小(小校教育翻轉在地
-六龜區)

蝶戀六龜心
田野六龜情

「六龜是美麗的山城,生態旅遊是未來的趨勢,希望將來全世界喜歡蝴蝶的人,都能被吸引到六龜小鎮來!」
「小校教育翻轉在地」活動深耕在地產業,透過彩蝶趴趴趣~小小蝴蝶生態解說,認識彩蝶谷蝴蝶與了解蝴蝶生態;透過藥草教材園,規劃進行童玩藥草、彩繪及拓印;透過妙手生蝶,發揮創意拼貼;透過昆蟲館Life show蝴蝶生態學習網站建置,認識六龜地區昆蟲與蝴蝶;透過美學的蝴蝶風,可以吹向更多人心的角落。 期待2016年歲末的六龜國小,繁花似錦、蝶影如畫。

龍山國小(小校教育翻轉在地
-美濃區)

客家阿嬤的等路菜-橙蜜香傳奇

配合龍山水利農場的有機栽種,此次將「橙蜜香」這具美濃在地性格的特產、也是美濃最夯的經濟產業做為課程主軸,型塑出可培養自律思考、冒險探索、實踐創新、品格深化等未來兒童四大能力之總體課程,創建包含鮮果採收、橙蜜香果乾、橙蜜香果醬、橙蜜金鐘皂等實作手做課程,期待能轉化庶民文化中的客式醃漬美食智慧,找出小校亮點、並結合社區資源創造客家在地產業的新活路,成為翻轉未來命運的利器!

建山國小(小校教育翻轉在地
-桃源區)

四程鄉識-建山部落尋寶趣

布農文化部份將展示師生製作之原住民傳統頭套、串珠飾物、彈弓、獵人弓箭、數位教材apps等;農特產品部份將展示自製水果乾;而傳統祭歌謠舞蹈則用影片播放方式呈現。

忠義國小(小校教育翻轉在地
-大寮區)

閱讀家鄉軍事地景~野戰山林

忠義國小位於大寮區鳳凰山腳下,因鄰近陸軍官校及陸軍步兵學校之故,因而有其台灣大時代下的軍事發展地理位置。本校重整鳳凰山「自然景觀」、「軍事景觀」、「山林場域」的空間資源後,發展了「軍事體驗-野地戰技飆酷課程」,透過探索鳳凰山的時代記憶與文化留痕,及鳳凰山中歷史軸線的軍事景觀,體悟及學習穿梭於鳳凰山林中的山野智慧。此次參展內容包含認識鳳凰山中的練就行軍偵查技能的自然山林資源、具備軍技及探索技能的軍事山林資源、大時代背景下的眷村的歷史山林資源外,以及進行軍事技能操作及實作竹籬笆風情~手作小物。

三埤國小(小校教育翻轉在地
-路竹區)

『皮克斯(PIXAR)的桃花源』--愛戀『半路竹』

雞蛋、螺絲是路竹重要的產業,也是生活中再熟悉不過的物品了,但,它們就只能是你映印象中的樣子嗎?透過用心看、動手做的課程,翻轉我們的想法~螺絲不再只是冰冷、鋼硬的扣件,它可以很藝術、很精緻、很柔美;雞蛋不再只是美味、營養的食材,還可以是幫助我們了解科學原理的媒材。「3D列印」,哇!這是高科技的產物,我懂嗎?實際接觸後才發現,其實它是有趣的,可以是生活中的一部份,更可以幫助產業節省成本、提高產能,更可以運用在醫療上,提升醫療品質。

內門國小(小校教育翻轉在地
-內門區)

羅漢門 采風藝趣

內門舊稱羅漢門,文化底蘊豐富,結合觀音佛祖遶境、宋江陣、嘉年華會,形成獨特的藝陣文化;104學年,Who!Ha!宋江課程,我們創作公仔、花器、臉譜杯墊、兵器筷組等文創產品,讓在地文化更貼近生活,藉由藝文創作,藝陣創新表演,賦予傳統藝陣新面貌與風采;
內門珍花~火鶴花,出口產值占全台80%以上,是全世界重要出口國;105學年度,我們將探索火鶴花奧妙、丰姿、樣貌及產值,設計文創產品,讓內門火鶴更火紅,風采散發光與熱。

金竹國小(小校教育翻轉在地
-內門區)

領略大傑顛、翻轉金竹里

金竹旅遊地圖與桌遊設計:「平埔歷史、產業果樹、竹林密佈」是金竹在地的特色,鍊結平埔傳統與現在產業,規劃一個可以遊學平埔歷史遺跡,結合參觀在地產業的路線。
竹藝創作:竹子也是平埔時代居住、生活的重要資材,規劃重現竹之風華,從竹子的生活應用著手,以實際動手製作,結合創客教育,發展孩子創客精神與創造能力。

金山國小(小校教育翻轉在地
-燕巢區)

金山棗樂趣

本次展覽以文創商品「桌遊」、「芭樂果醬」、「歡樂酥」為主軸,全都以在地水果為元素。學生同心研發「金山三寶產銷班」桌遊,以在地水果發想,是一款既刺激又能培養專注力的遊戲,充分展現出自造者的設計思考能力。「芭樂果醬」是學生為解決芭樂盛產的構思產物,製作過程中全由學生自行嘗試、修正配方,進而開發出洗滌、刨絲、浸泡、烹煮等一貫作業流程,自製能力令人讚許。「歡樂酥」是金山社區發展協會傳承給學校的飯後珍饈,金山社區與學校一家親,彼此分享成果,期待能共同為金山社區走出活力與生機。

忠孝國小(小校教育翻轉在地
-鹽埕區)

布藝文創&AR實境

1.以「布可思藝」為主題,結合文創與3D列印,將小朋友課堂上所學及動手做的有關布的創意作品,做為成果展示內容,希望透過作品展示,更能激發學生創造能力。
2.將布藝文創與3D列印結合,以科技AR(擴增實境)的技術,讓購買者或欣賞者可以藉由行動載具掃描文創作品,馬上可以知道布藝文創商品設計及製作的概念介紹,很容易就能了解作品相關訊息。
透過「布藝文創,AR實境」,我們可以從一個文創、一件藝術、一則介紹,來訴說故事,學習文創與資訊的技能,希望透過創意教學設計與活動,培養孩子對在地文化的認識、接納與尊重,傳承學習在地產業,了解在地產業經營的方式、困境與契機,進而能創新、行銷在地文化使其永續發展。

溪洲國小(小校教育翻轉在地
-旗山區)

天臺倚騷人-膠彩浮生

溪洲國小位於中寮山下,南北沿河而走,銘記了河岸人文的痕跡,就像因循著曾經擁有的鐵支路,順著小火車的軌跡嗚嗚聲,帶著煤炭蒸氣的煙硝氣味,甜滋滋的甘蔗香,努力細細品嘗,努力學習山村蠻嵐厚實的記趣。河岸邊,中寮山下,不只成就蕉園的甜香、絲瓜產業的多元,厚實的人文內涵也孕育出如呂浮生、光陽企業等,而這些都將成為溪洲國小特色與校本課程的主題來源…以根基在地聚落人文特色,選擇在地膠彩畫家,呂浮生老師做為課程主題。引領師生探究在地「膠彩畫家・呂浮生」其踏實的繪畫人生、洗鍊樸實的工筆精神、亭仔腳下作畫的修練、樸實風華的膠彩畫作能逐一賞析,除建置在地藝術人文教材之外,也祈為蕉城教育旅行的藝術人文之旅,厚實內涵。

龍興國小(小校教育翻轉在地
-六龜區)

山林玩藝-雕蟲曉技

本校是荖濃溪畔的森林小學,有十八羅漢山的環抱,及荖濃溪的滋潤,四周豐富的生態資源,恰似一座「大地學堂」。
藉由「石」在有藝思課程,讓孩探索大自然的神奇與化育,並以石頭為創作素材,融入禪繞畫風,孩子能在靜心、舒心下,學習運用雕刻彩繪技巧,以玩中學、做中學進行創作,開展出一部部蘊含禪風的蟲蟲故事。
另外,以愛「木」蟲現課程為主軸,孩子知曉六龜林業山城興衰史與在地文化,建立珍愛大地、環保意識,運用廢棄樹枝幹進行美學藝術創作,展現自然人文生生不息的意念。期待每一顆夢想的種子,經過灌溉、孕育、成長,成為「創意小玩童」,並建立在地認同,與社區聚落鏈結,培育在地人才。

寶來國小(小校教育翻轉在地
-六龜區)

花現溫泉-寶來遊樂園PART2~梅●好人生篇

『寶來國小地處溫泉區,物產豐富,出產梅子、愛玉、芒果,具有觀光及農產特色,加上山水交集,山勢落差大,可規劃水上泛舟及登山、馬拉松路跑等活動。所以,展現在課程上,具備多元、豐富色彩,加上結合資訊教育的課程,讓孩子看見自己家鄉-寶來的美。
寶來國小在多年努力下,展現如下特色:微電影社團製作「梅好食光」微電影、在地生態攝影展、在地文化活動主題展、專屬寶來特色的「寶來遊樂園」桌遊,每一個主題都值得您來一探究竟,並感受寶來之美。』

景義國小(小校教育翻轉在地
-內門區)

沿著溝坪溪旅行趣

美國當代教育哲學家M. Greene(1973)《教師即陌生人:當代教育哲思》(Teacher as Stranger: Educational Philosophy for the Modern Age)中所提出,教師須透過哲思來釐清自我意識,且應如返鄉遊子般,以嶄新的視野來覺察生活中的每一天,同時透過教育的歷程,讓學生能自我覺察、自我選擇、自我實現,進而提升自我意識。有鑒於此,此次參展即是利用這樣的概念,讓孩子們在社區中活動,觀察溝坪溪自然風光,撿拾日常看到的植物,運用新的思維,為天然素材灌注新的生命。例如,辦公室前南洋杉掉下來的落葉,除了是堆肥,還可以拿來當做花瓶,鮮綠的顏色加上自種的火鶴花,紅配綠產出花花綠綠的效果,再加上落葉會隨著時間改變其顏色,使花瓶不再是單純的容器,還蘊含著四季變換,利用這樣的想法,讓孩子覺察如何運用週遭的事物再創造。景義的孩子沒有華麗的包裝外表,只有默默耕耘的氣質,筆袋畫作上繁茂的枝葉,就是孩子耐心的展現,此次參展的作品純樸中帶有驚奇,驚奇中帶有童趣,孩子的純真從作品中表露無遺。

小林國小(小校教育翻轉在地
-甲仙區)

深耕小林平埔,牽繫大武壠

小林國小位於楠梓仙溪流域,平埔「大武壠」部落中,小朋友從部落中學習耆老的智慧,傳承平埔文化,從「心」認識部落。
「雞角刺」:小朋友以復育傳統植物扎根部落,吃部落媽媽煮出來的雞角刺雞湯香味,是小林囝仔最愛的味道。
「薑黃酥」:薑黃在早期是用於染布,經由部落居民研發,在酥皮加入薑黃粉,結合小林的梅子內餡,製成薑黃酥,甜而不膩。
「百香果汁」:百香果因果實的顏色,在地稱為山頂ㄟ咖啡,經由居民栽種,以自產的百香果製成,風味酸甜獨特。
「十字繡」: 十字繡是大武壠文化十分具有特色的生活工藝,小朋友學習十字繡的針法,找回屬於大武壠的圖騰,並結合部落媽媽的手藝,發展成各種文創商品。
「笴」: 笴是祖先遵從大自然的循環而創造出的傳統漁具。以一代傳一代,捕大魚,放小魚的理念,與大地永續共生。

港埔國小(小校教育翻轉在地
-林園區)

港埔悠遊‧
童心創藝

1.大地工藝作品~運用漂流木為素材,指導孩子創作各式鳴蟲、枝條造型汽車等各式動物造型作品。
2.版畫作品~以傳統藝術學習為能力立基,用在地人文風貌為創作素材來創作各式作品。
3.陶藝作品~指導孩子巧手捏塑各式造型作品。

新威國小(小校教育翻轉在地
-六龜區)

漫遊山城-客庄學旅

新威國小位於中央山脈尾端,座落在有「荖濃溪畔最北邊的一顆珍珠」美稱的客家聚落—新民庄,本校是一個融合景觀生態、休閒觀光及人文歷史資產豐富的客家學校,承載許多在地特色故事和濃厚的客家本土感情。沿著台27甲線,經過獨特蝴蝶外型的新威景觀大橋後進入庄頭,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榮獲104年全國最美校樹--「吉貝木棉樹」,一年四季展現出不同風采令人驚艷!接著將會看見全台唯一座落在校內的客家伯公信仰--「西方伯公」,此造型為傳統墓塚式伯公,於開學時會舉辦傳統祈福儀式,意義非凡。於是當西方伯公與吉貝木棉相遇,進而轉化發展出新威獨特的魅力,歡迎走進新威,感受千變萬化的精采生命力及在地獨特客家文化的體驗。
本校秉持「文化傳承」的理念,致力活化人文歷史意義,發展在地特色課程,努力推動村莊傳統祭典「祭河江、送字紙灰」的活動,傳頌敬文惜字的客家精神,祈佑文風昌盛如江水般源遠流長。並使學生能了解在地古蹟及風俗民情的形成背景、傳統民俗活動、禮俗的意義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因此,希望藉由參與各項在地文化活動,農特產手作體驗,讓學生浸潤其中,拾回在地文化的感受力。

樟山國小(小校教育翻轉在地
-桃源區)

Buklavu(故鄉)

本校依學生學習特質及部落的特性積極推展布農生命祭儀、歌謠、舞蹈、族語、編織、狩獵等民族教育,希望每位小朋友均能像樟樹一樣健康的成長學習。在布農族的歷史裡,「織布」是布農族婦女必備的傳統技藝,近年來原住民文化受到社會變遷與其他外來文化衝擊的影響,相關的藝術文化正日漸消失,因此學校與部落協作推廣,邀請耆老與當地藝術工作者擔任講師,讓孩子們有機會學習傳統編織技巧及特色,除培養原藝美學更增廣對自身族群的認知並延續傳承自身的文化。

汕尾國小(小校教育翻轉在地
-林園區)

與"木"有約

汕尾國小是高雄市最南端的學校,位於高屏溪出海口,緊鄰林園工業區。每逢颱風大雨時期,海邊及高屏溪河床都有許多的漂流木,當人們可以善用它並加以創作,賦予新的藝術生命,為錯置的木頭生涯給予不同的價值,加上藉由漂流木的再利用,可以更了解對於環境生態保育的重要,運用在學生的藝術創作上,是非常好的媒材。本校因為有地緣關係,長期與社區環保團體、屏東科技大學木工設計系團隊的合作,本次展示有學生的木工作品,包含創意歪腰原木存錢筒、原木蝴蝶、喜鵲飛翔、枝條原木筆筒外,還有認識漂流木的介紹課程,並現場開放上午、下午各一場體驗木作課程,讓參與的民眾也可以一起來diy漂流木木作課程。

崇德國小(小校教育翻轉在地
-田寮區)

龍眼蜜 桂圓情 田寮蜂華現

田寮區月世界惡地形,大崗山後山珊瑚礁地質,土質雖不肥沃,但豐富的礦物質卻是龍眼最佳栽培地,不需要農藥、肥料,也不需要特別照顧,滿山遍野的龍眼就能結食纍纍;加上先民智慧:花可釀蜜、做花茶,樹幹可燒材,果可燻製桂圓,雖是渾然天成卻有高經濟價值。
傳統的磚窯、紮實緊緻的龍眼柴,超過三暝三日古法燻製,加上炙熱的陽光曝曬,使得田寮出產的桂圓香味濃醇口感香Q。崇德國小本位課程除了走訪月世界、大崗山,更將桂圓融入食育課程,讓學生體驗製作桂圓系列在地美食,有養生又好吃的「桂圓枸杞Q凍」、古早風味的「桂圓黑糖蛋糕」、更有中西合璧的「桂圓堅果義大利脆餅」。透過實地踏查了解在地的自然環境,手作體驗課程更能感受當地食物的溫度。

龍肚國小(小校教育翻轉在地
-美濃區)

客家里山塾‧耕讀天地書

本校位於美濃東邊的茶頂山下,荖濃溪畔,正如本地的客家諺語『凹下的伯公~兩頭食』(左右逢源之意)。除人文薈萃,生態也豐富多樣。1928年曾設農業補校,留下廣大校園腹地,成為日後推展生態教育、食農教育的基礎。以大自然為基底,客家文化為養分,近年呼應聯合國『里山倡議』的保育思潮,規劃發展一系列『客家里山塾』校本課程。本次展覽呈現美濃龍肚地區的客家里山風情,生態農業的產品、自然手作DIY教學及里山生態保育分享。

木柵國小(小校教育翻轉在地
-內門區)

蝶谷巴特及竹編作品展示

早期木柵地區以砍竹為維持生計工作,衍生出許多竹編的器材,所以本校以竹編為本位課程,隨著時代背景的變遷,竹片取之不易,遂以打包帶取而代之,學生編織的作品有面紙盒、筆筒、提袋、置物盒一些與日常生活相關用品,相當實用。
蝶谷巴特亦為本校本位課程,當初為教師精進研習,當教師完成一個面紙盒後,發現非常適合學生製作,所以就當為學生本位課程,利用在地材料(龍眼木)切成圓片狀,加上蝶谷巴特課程裝飾,成為一個典雅的裝飾品。

新發國小(小校教育翻轉在地
-六龜區)

創意新發新茶藝

六龜新發社區為高雄縣產茶名鄉,附近有宗教名剎、也有風景名勝,是高雄市民假日休閒的好去處。本校因應現代飲食文化與習慣,推展飲茶藝術、融入品德生活行儀。並結合六龜茶業發展,孕育茶藝往下紮根,激發自己根留家鄉的能力。透過學生茶藝課程的培訓,從茶飲應對中,引領學童體會生活美學,以激發創意、關懷茶產業未來發展,進而提升本土茶產業的文化內涵。
在遊學行程中,本校規劃了以下行程:茶葉簡介、茶香品茗、製茶參觀(與體驗)、茶園探訪等活動,讓師生能在現代忙碌生活中,放鬆身心,優游與名剎、山林的新發社區,體驗天然茶鄉、鄉土人情的豐富與多元的感受。

壽山國小(小校教育翻轉在地
-鼓山區)

悅讀山林.藝想壽山

靜態展示以學生創作,呈現閱讀繪本、探詢植物山林故事為核心,融入繪本賞析與閱讀理解之心得,利用種子、枝葉為素材,使用拼貼、植物敲拓染等技法所製作的手工藝品。還有童玩體驗區,利用手做彈珠台,搭配壽山國小遊學地圖,重現童玩樂趣,加深民眾對於壽山國小特色課程的印象。其中壽山國小遊學地圖,是壽山國小因地制宜創造藍海策略,搭配鄰近的舊鐵道園區、駁二藝術特區、愛河、西子灣、壽山動物園、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等景點,發展屬於壽山地區在地的生態教學課程、觀光休閒路線、套裝遊學行程,營造學校特色所繪成的。

廣興國小(小校教育翻轉在地
-美濃區)

復育木藍的過程解說並展

「製靛」是客家先人的智慧表徵,穿著「藍衫」則是人與自然的親密連結。台灣自18世紀起重要的產業是種藍草製藍靛,美濃更是木藍藍染重鎮,美濃藍衫全數都在廣興學區三染坊製成。而今斷了一百多年的技藝,美濃地區已無人會種無人能釀!欲從耆老的口述探究亦無所得。
廣興學區95%為客家族群,重現18世紀廣興藍染工藝榮光,尋回客家智慧與文化特色,傳承古老的記憶和技藝,返璞學習、創新發揚成為學校重要的教育工作!家長多數務農為生,雖有46%新住民子女仍逐年減班。望人才培育帶動地方文創產業的振揚,脫貧而自信。美麗的廣興欲以陶染語文、農耕體驗的校本課程,涵育具創新精神、兼備文化底蘊的廣興之子

明德國小(小校教育翻轉在地
-左營區)

明德1村
-舞蹈

舞蹈中融入本校獨輪車及戀念眷村校本課程,學生透過二項學校特色翻轉舞蹈學習,體驗海軍眷村生活情景,進而展現海洋眷村舞蹈之美!

廣興國小(小校教育翻轉在地
-美濃區)

客家新式藍衫秀秀看

 

「藍衫」是客家文化的表徵,但是鮮少人知道,成就藍衫的幕後功臣是木藍(俗稱小青、小菁、青仔)。由於合成藍的低成本及菸草的高經濟利潤雙重衝擊之下,使得木藍全面消失。不忍先人的智慧遭埋沒,廣興國小校長謝惠君以及全校師生於西元2014年3月齊力推動「根與芽~木藍的復育工程」,將消失120年以上的木藍,重新復育,並融入各學科領域,成為正式課程之一。
今天所展演的客家改良式藍衫是由學校老師、社區家長、民眾以及廣興國小可愛的小朋友們親自構思、親手染製、親自搭配,並由後製設計師黃順嬌女士協助完成,並由林凱恩老師協助美姿美儀的指導,希望透過此次展演能讓更多民眾認識天然、無毒、樂學且內斂的客家藍染,更期待客家藍染不但能傳承保存並能賦予新生命、新詮釋。

西門國小(小校教育翻轉在地
-內門區)

創意三太子

每一塊土地都有它的故事,貧脊的土壤也能長出美麗的火鶴花,傳統陣頭也能帶出具有創意的表現方式,在地總鋪師的堅毅精神更是我們學習的典範!西門國小的校本課程,提供學校更貼近社區發展,以及學生生活經驗的課程,營造社區、學校與學童三贏的課程案例。教育最大的價值,在於如何協助每一個學生找到自己的價值與亮點,產生他們由內而外的學習熱情,勇於面對人生的挑戰;更需要提供適當的舞台,讓學生透過努力的過程,得到認同與掌聲,建立自我的自信心與價值感。